用心理测评系统完成测试,被试有没有作假,有3个判断基点。而这3个基点,都是作为不起眼的锚点,存在于心理测评系统结果报告中的。 学校类机构用心理测评系统,完成心理普测的过程,实际也是跟虚假作答作斗争的过程。
现在S老师跟我在技术沟通群里,针对该量表做交流时,涉及到一个普遍性问题,即SCL-90量表为何在心理测评系统中会有军警版、医疗版,甚至还有其他版的。对此他有很是疑惑。 作为有实践经验的S老师都有这种疑惑,那说明业内对此有类似想法的人应该不少。
那一刻我更深刻地意识到,为何孩子会出现一些躯体化行为了?因为孩子是被家长控制的工具,而且是以各种借口、理由、利害关系的被裹挟的工具,唯独没有他自己。而轩妈是将自身的焦虑,不自觉地放大,并传递给了孩子,这才是孩子的病根。
心理测评系统的最大用处,不在于遇到问题时拿来应急、用作挡箭牌,而在于预先、提前作为日常筛查的必须工具,开展定期的筛查工作。